靳应禄 发表于 2019-1-8 17:41:57

【康中村志】四、社教轶事——“喝汤”的故事

      1975年秋,省委给户县派来了“反击右倾翻案风”宣传队。住在大王镇康中大队的宣传队队长姓鞠,温文尔雅,慈祥、富态,戴黑眼睛,是一位副厅级的女领导。
       为了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宣传队员统统安排由各户轮流管饭。
       一天海儿黑(方言。傍晚),大队书记靳孝忠正在吃晚饭,门帘掀处,鞠队长闪了进来。靳孝忠忙起身让座,自然而然地让吃饭,随手逓过一双筷子,又把盛着馒头的盘子往前推了推,说“就菜、就菜”。鞠队长也不推辞,抓起馒头就吃,又大口大口地就菜,一副狼吞虎咽相——鞠队长一反文雅的常态,弄得书记一头雾水,却又不方便打问。少顷,饭毕,鞠队长起身毫不客气地抓起两个馒头告辞。转身离去时撂下一句话:“我几天没吃饭了,明天还来你这儿吃。
       “几天没吃饭”,谁吃了豹子胆,敢不给宣传队队长管饭——靳孝忠懵了,饭是他亲自安排的,一家管一天,依次往下传。难道……这可不是个小问题,省委工作队啊!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他想到政治后果,不寒而栗,便急忙去问妇女队长。妇女队长说她家那天晚上没有菜,就传给了第二家;问第二家,第二家说那天家有病人,不方便;问再后两家,皆回曰“叫吃饭,人家不来么!”怎么回事?又听到有人说“城里人吃不惯咱的饭”、“女人家,喉咙眼儿细,我见人家买饼干呢!”书记很纳闷,就又转去见鞠队长,鞠队长没好气地说:“他们都是叫我喝汤,我去干啥……”听见这话,书记的心才算装到了肚里(俚语。放心了)。
       原来,户县地区,在农忙的夏秋季节,根据劳作的需要,日食四餐,其中大半下午这顿饭(方言称“偏晌午”或“海儿饭”,大约在17、18点左右)尤其讲究,一方面,体力已有大的消耗,需要加餐;另一方面,这顿饭是送到田间地头的,邻里间有个比对,有粉搽在脸上,故格外丰盛,这样以来。间隔个把小时后的晚饭虽然也是吃饭,但却是以喝稀粥为主了,习惯叫喝汤。在这个季节,早晨、上午见面打招呼问“吃咧么?”晚上见面打招呼则问“喝咧么?”早、午饭后是叫吃罢饭,晚饭后则叫喝罢汤。由于轮流给鞠队长管饭起始是晚上,所以皆叫喝汤,遭拒绝后,下一顿自然就不去请了,由是发生上述误会。

子丑寅卯 发表于 2019-1-8 20:38:13

秒趣十足{:7_360:}

溜溜好 发表于 2019-1-8 20:53:58

{:7_390:}

A识途 发表于 2019-1-9 07:54:32

现在还叫喝汤

飘落的枫叶 发表于 2019-1-9 08:13:01

{:7_389:}

观沧海 发表于 2019-1-9 16:15:44

十里不同俗!

老玩童 发表于 2019-1-9 16:37:41

文采飞扬,好贴!

靳应禄 发表于 2019-1-14 17:59:23

谢谢各位指导。{:7_39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中村志】四、社教轶事——“喝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