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斜说1-3
【原文】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故事】孟子周游列国到宋国的时候,当然也要劝当政者实行仁政,不要压榨百姓。可是这事哪个当官的愿意呀?少收一点,官们吃喝的档次不是就要降一级么?杀不了穷汉,壮不了富汉!但是名义上谁也不想承担横征暴敛的恶名,毕竟“阳谋”那种招数不是每个当官的都会玩都能玩得转的。
于是,宋国的有关部门的官员就敷衍孟子说:你的建议很好,但是一下子把税率降低成什一税,拆除贸易关卡,这不可能,这要涉及政府各部门谐调,走一些法律程序。我们先慢慢降一点,经过充分论证和市场调研,到明年再看,怎么样?”
孟子冷冷地想,跟我玩缓兵之计,你还嫩了点。孟子立马就讲了一个故事:有这么样一个人,他每天都会到邻居家偷一只鸡。有人对他说:这么干不对,乡里乡亲这么做不地道。这个小偷说,哎呀,对不起,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少偷点,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就彻底洗手不干了。——如果知道这种作法是错的,不合法,不合理,咱就要幡然悔悟,尽快停手,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乱弹】好故事,孟子真是讲故事的能手!这个段子看似荒唐可笑,但用冷幽默的方式直指人心。
当代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人们打电话时,从振铃第6秒开始,电信局就开始计费。而接电话时,人们的反应一般不会那么快,没有人整天手放在电话上随时准备接听。这就意味着,你刚说三五句,计费时间已经是两分钟了——过了一分钟,那怕是一分零一秒,就会按两分钟收费。这就是“振铃费事件”。
某大学的教授们为此与电信局交涉,电信局被阵容豪华(既有控制学、电子、信息通讯、计算机、精密机械领域专家,也有法学领域)的教授们批驳得哑口无言时,也抛出了类似说法。电信方面以对计费系统改造需要时间、需要费用为由,也想施缓兵之计。结果教授们提出,我们可以提供免费服务进行改造,以技术困难作为对消费者的回答是不负责任的。电信局也同这位宋国官员一样,沉默!不应!
正所谓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二千四百年后还有类似活剧在上演。所幸者,社会还是有进步的——戴盈之的事没有了下文(很有可能第二年还未实行什一税),而电信局终于在几年后还是免去振铃费了。
孟子曾经徒然感叹“予岂好辩哉”,有人会笑话孟子,你这是吃着地沟油,操着中南海的心。但是我以为,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太功利的思想,导致中华思想文明的退步,两千多年来,象孟子这样面对官员们(还不算皇帝),能够在精神上分庭抗礼者,太少!甚至以沉默来接受一切委屈——这恐怕就是缺少“白说也说”的精、气、神。
曾几何时,一些打定主意“白说就不说”的人,自己沉湎于鸡汤的滋味不说,还要笑话一些“白说也说”的人是“愤青”?!
在我看来,愤青的帽子满天飞,必然会让乡愿遍地! {:7_381:}{:7_381:}{:7_389:} 王建民 发表于 2018-11-20 22:35
谢谢王老支持。 站长,机器审查时能不能能再聪明一点,不要只用标题判断重复? 知错能改谓之圣,知错不改谓之贼! 想起许多戒烟者,能用渐减之法戒掉烟瘾的人太少了!{:7_394:} 圣人之言不虚,宋官之推可恶,封建社会那一个朝代都有喊民为重,君轻之的士大夫,结果呢?空留后人纪念而已。读《六国论》,每每击案,而叹后人重蹈覆辙者何多矣。 观沧海 发表于 2018-11-23 11:08
知错能改谓之圣,知错不改谓之贼!
:handshake 秦岭山人 发表于 2018-11-25 12:28
圣人之言不虚,宋官之推可恶,封建社会那一个朝代都有喊民为重,君轻之的士大夫,结果呢?空留后人纪念而已 ...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