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故里户县的钟馗与中国的春节文化习俗
钟馗故里户县的钟馗与中国的春节文化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据传说,古时有年兽专于年夜侵扰人间,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年夜守岁,将“赐福镇宅圣君”钟馗真神、神荼、郁磊、秦琼、敬德神像贴于门上辟邪,放鞭炮、挂红灯吓跑年兽。春节我国的广大地区自唐朝以来就有请真钟馗进家门的习俗,春节期间钟馗是守门、护福、镇宅、驱年兽的神。“赐福镇宅,唯真钟馗”,“拜请钟馗,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陕西户县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有“钟馗故里”商标的开光钟馗称真钟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在春节期间大家还举行闹钟馗、跳钟馗、耍社火、扭秧歌、敲锣鼓等民俗活动。
经西安钟馗文化艺术研究所专家考证,自晋代以来请真钟馗、跳钟馗、闹钟馗,就是春节和端午节的重要民俗传统文化内容。在春节期间人们载歌载舞,请真钟馗、跳钟馗、闹钟馗,鞭炮齐鸣、锣鼓震天、万人空巷,万民同庆。
春节里还有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春节期间,全国各地还有其它很多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内容。
一 年四季,尤其是端午节和春节,人们还纷纷到“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欢乐谷祈福、修身、修心、食宿、度假和游览,以求幸福安康。 成天是钟馗,没贴发了歇一会。 建议钟馗故里欢乐谷组织人民网的会员参观参观,去让大家看看了解一下,希望王总发帖子邀请大家实地观摩。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