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腔 发表于 2018-5-26 23:31:45

杏熟难卖愁坏果农 鄠邑区栗园坡村上万斤杏找销路

       杏熟了,王麦虎却犯愁了。今年收成不错,4亩园子200棵树,产量约2500多公斤。不巧的是,受水果市场整体波动,一些多年来批发收购的果商们今年不再来了,销售一时遇到困难。
       王麦虎52岁,西安鄠邑区栗园坡村人,从2003年前后开始种杏树。
       虽然杏树收入不高,但一来容易栽植、操心少,二来收入稳定,便一直维持至今。全村种杏树的有30多家,他的园子最大,产量也最高,收成好时,每年能结4000多公斤。
       此前,杏的销路以批发为主,渠道也是固定的。“每年这个季节,都有果商们开车收购,辽宁的、兰州的、西宁的比较多。”王麦虎告诉记者,这些杏的品种,主要是金太阳,肉质鲜嫩,汁液较多,有香气,所以并不愁卖。
       今年入春以来,气温一直偏低。立夏以后,隔三差五又是连阴雨,外地的果商迟迟不来收购。“杏成熟后,最害怕雨水。此外,由于杏的存放时间只有两三天,摘下来不好保存,批发时每斤不到1元。”即便是这样的价钱,仍然卖不出去。
       昨天下午,王麦虎和妻子在园子里摘杏。他们需要先把腐烂的杏挑出来,再根据软硬程度、个头大小进行分类。园子里开裂、腐烂的杏掉得到处都是,看着让人心疼。
       除了王麦虎,村里其他种杏的村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最近几天雨水多,我们简直是在和时间赛跑。”一位村民说,因为外地客商不来,此前他曾去鄠邑区的批发市场上卖过,但是大批量的杏,仅靠零售,很吃力。“今年没心情管理,能长个啥是啥。唉,想留吧,不挣钱;想砍吧,又舍不得。”
       记者了解到,全村的杏树一共50多亩,年产量在3万公斤左右,是除了葡萄之外,当地又一项主要的经济来源。
       连日来,不少果农在网上发帖,求助网友前来购买。记者昨天采访时,也遇到了不少专程开车来买杏的热心市民。但是这与全村的产量相比,还显得不足。目前全村差不多还有上万斤杏压着卖不出去。王麦虎说,他家目前滞销的杏还有500多公斤。三秦都市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杏熟难卖愁坏果农 鄠邑区栗园坡村上万斤杏找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