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游记
1980年秋,工厂运输科借我到北京出差,为工厂的小卧车购买配件——当年的卧车是工厂领导的专用车,开不动了,这个问题自然是业务部门领导心中的头等大事。在北京,办事并不顺利,或者说并不容易,否则就不会去“走后门”了。我在组织部供职,应当说采购之事与我无关,找我是因为我哥一位同学在一机部当调度——这个信息是我作为政治部工作组成员进驻运输科在会后闲聊时运输科段长王建忠说他是三中57级的。我是61级的,顺便说我二哥是58级的,同时说了我所知道的58级的山少民等几位学长以及现况。谁知说着无意,听者有心,不久,王建忠就和运输科副科长魏金玉去找山办事。副科长魏金玉后来对我说他们已打着我的旗号找其为我们厂办过一回事了,不好意思再去麻烦人家(因为上次去时给山答应的事一直没有办),便通过组织部领导借我去。碍于部门领导的情面,我不好推托,就勉强去了。卧车配件在当时属统配物资,比较紧缺,虽费了些周折,总算搞到了。
在招待所,我碰见了我们厂借到部里工作的肖友信邀我与他同住一室。是夜,肖问我对北京熟不?星期天去那里玩?我说我们部队就在北京,我到北京大部分时间都是回部队。肖问我去过潭柘寺否?我说未去过。肖说太遗憾了‧‧‧‧‧‧我酷爰文史,肖友信一句“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口头语,一下子打动了我。正巧,第二天遇见我们厂部办公室到北京出差的小何让我给她当旅游向导。于是,我们便接受肖友信的建议,去游潭柘寺。
潭柘寺在北京远郊,乘火车到通县后还要转乘汽车。公路质量甚差,又多是山路,弯多,坡陡,左旋右转,忽上忽下,这些,对于军人出身的我来说,已司空见惯,但却让小何胆战心惊。潭柘寺建在太行山余脉的宝珠峰。由于山间有龙潭,有柘树,所以这儿的山便叫潭柘山,寺也就叫潭柘寺了。潭柘寺是北京郊区最大一座寺院,始建于晋,比元都北京城早八百多年呢!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古刹正面矗立一峰如巨大屏风,后面及侧面有九峰环抱.古来“风水”有“前照(照壁),后靠(屏障),左右怀抱”的精典之说,潭柘寺可谓当之无愧。其周遭迭峦突兀,灌木葱笼,泉水叮咚,雀叫蝉鸣,实在称得上“幽境。”难怪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要选择在此出家呢!寺院有近两百间依山势而建的古民居式的砖瓦房,一律的藏青本色,排列并不齐整,且参差不一,却鳞次栉比,一层一层,错落有序——不矫揉,不做作,典雅而古朴,这便是潭柘寺的特色。寺院内两株参天银杏树,树围约有五米,让人惊异的是树龄已过千年,树叶却依然茂盛,为潭柘寺增色不少。
与政治运动热火朝天的大都市相比,潭柘寺显得有几分落寞、几分荒凉。尽管地处远郊深山,“文革”中却也难逃“破四旧”的厄运,寺内塑像全被捣毁,所幸建筑尚存,是为不幸中之万幸矣。寺院虽旧,却不破败,用沧桑的眼光去看,倒能显出几分苍劲。其古色古香,耐人品味;历史悠久,值得追寻。
漫步摇曳中,不觉天色已晚,末班车早已过了点,却迟迟不见来。我嘴上安慰小何“这么多人在这儿,怕什么?”其实我心里也在着急:一是约好的周一上午到一机部办事,不能误;二是食宿问题,时值“文革”刚刚结束,正常秩序尚未恢复,班车真要不来,那就惨了,这儿没旅馆,也没小吃店,得去“化缘”才行;三是担心安全,万一晚上遇见强盗怎么办?万一山上下来一群野猪或狼怎么办?焦急、不安和恐慌的气氛笼罩在我们十几位游客的心头,大家自觉地拉近了距离,似乎同一条抛锚船上的难友,相互间变得亲密起来,算是体验了一回“患难与共”。我们全部拥在寺院大门口的台阶上,无奈地望着、盼着。
班车终于来了。当远处的灯光随着山路的拐弯时隐时现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饥饿、困倦和恐慌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补充内容 (2017-9-6 07:43):
谢网友指正:说着无意应是说者无意。 纪实 广泛 发表于 2017-9-5 22:51
纪实
谢谢光临。台湾有个电视连续剧《庭院深深》就是在这儿取的景。:handshake 在下拜读了,感谢! 往事如酒,时间越长,味道越醇厚!{:7_381:} 终南山人777 发表于 2017-9-7 07:44
在下拜读了,感谢!
谢谢光临。:handshake 观沧海 发表于 2017-9-8 21:46
往事如酒,时间越长,味道越醇厚!
算得上历久弥新吧——莫见笑,有些不自晾。我自己归纳,是经历,总会有收获。谢谢指导。:handshake 靳应禄 发表于 2017-9-11 08:44
算得上历久弥新吧——莫见笑,有些不自晾。我自己归纳,是经历,总会有收获。谢谢指导。
只有学习的资格,岂敢说指导?靳老谦虚!{:7_39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