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应禄 发表于 2017-9-1 17:35:04

【解析农村合作化】(十)合作化时期的思想文化

【解析农村合作化】(十)合作化时期的思想文化      “土改”后,农民有了土地,自然欢喜。但由于底子太薄,多数农民没有牲口、农具,卖掉土地的现象已时有发生。若继续下去会导致两极分化——这是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虽然存在有帮工形式的互助组,但随意性太大,不稳固。应当说,集体化形式是适合那个时期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的,把涣散的农民组织了起来,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民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空前提高。那时有一个非常贴切的口号叫“爱社如家”,准确地说,应是爱队如家,队为基础嘛!生产队是一个集体,一个大家庭。利益攸关,必然要去关心。至于爱国主义思想,表现的更充分,比如百分之百地拥护党的政策;百分之百地响应党的号召;多缴粮,缴好粮;棉花统购给国家;积极参加上级分派的各项任务等。      在文化方面,合作化那个阶段可以说是鼎盛时期。这是体制所决定的。以笔者的家乡陕西省户县为例,一个公社几个剧团,多数生产大队有文艺演出队;公社有电影组,巡回放映;黑板报、墙头画比比皆是。而教育方面简直可以说是黄金时期。那时虽然没有“免费教育”之说,可是中学一年的学、杂费仅6元钱,读大学不收钱。那个时期根本就没有“失学儿童”—— 一方面,不存在读不起;另一方面,生产队不许可儿童参加劳动,又无家庭副业,他们不读书干什么?       集体化的劳动制度十分有利于口头文化的传承。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在一起干活总不能不说话、不交流。交流什么呢?五花八门,自然也少不了“荤”段子。当然,有些段子是要曲别对象的,但也不排除有人“恭”听。而有些话,赵男讲给了李男,李男回家讲给了妻子,其妻又讲给了别的妇女……事实上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在这样的场合自自然然地完成了让家长们头疼、而他(她)们感到懵懂的性启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应给合作化加上一分。          (作者简介:靳应禄,兵器部惠安史志编辑,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被聘为户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员、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民俗文化研究员、香港中民影业文学顾问。系陕西省老法协法律工作者。微信13991180571)       

广泛 发表于 2017-9-1 17:37:46

{:7_381:}

靳应禄 发表于 2017-9-1 17:55:22

分享到社会网站

老友小酌 发表于 2017-9-1 23:12:26

{:7_390:}

草堂人 发表于 2017-9-3 11:24:18

{:7_381:}

关注 发表于 2017-9-3 16:26:34

{:7_381:}

靳应禄 发表于 2017-9-11 08:32:15

:handshake谢谢各位关注。农村合作化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阶段,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析农村合作化】(十)合作化时期的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