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农村合作化】(四)“社员”说
【解析农村合作化】(四)“社员”说 本文所谈的社员是指合作化时期的农村生产合作社以及人民公社的社员——这个曾经是中国最大的一个群体,已近乎被人们所遗忘、或者说压根儿就没有为社会所重视,连1998年所修订的《新华字典》也没有收入这个词儿,就是一个证明。何为社员?在那个时间段,生活在农村的每个人都是社员。 在中国,一切身份都有证件,惟独社员没有;各种“员”的资格的取得都得经过申请、考核和批准,只有社员不需要;所有“员”的流动皆有准出、准入程序,偏偏社员例外…… 有些事情很矛盾,譬如,在中国,一直以来都在讲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可是却把大批的知识青年送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还有那些下放干部、疏散人口以及企、事业受处分被开除人员、右派分子、牛、鬼、蛇、神、刑满释放人员等相当一部分被谴送到农村,他们的身份全是社员——当然,对他们而言,“社员”这块牌子起码是鲜亮的。 人们在填写履历表“家庭出身”一栏时,皆填写贫农、中农、地主、富农等。但也有例外,“文革”结束后那段时间真有填写“社员”的——用以取代地、富。尽管有些变味,让人啼笑皆非,但毕竟也闪过光。不过,这种闪光稍纵即逝。因为无情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随着“唯成分”论的寿终正寝,履历表上已没有了“家庭出身”栏目。 伴随着改制,人民公社已不复存在。和不知不觉地到来一样,“社员”的名分也悄无声息地消逝了——彻底淡出了历史舞台。 希望分享并指导。 社员都是向阳花{:7_381:} 在下拜读了,感谢! 好文采,看了就是享受! 钩沉往事,别有意味。 讲生活中的历史,经过的人明白,年轻人不懂 谢谢各位老师的支持。{:7_39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