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农村合作化】(五)论“一大二公”
【解析农村合作化】(五) 论“一大二公” 这个词儿,说其有名气吧!未编入《汉语词典》;说其名气小吧!在农村合作化那十几年却是喊的震天响。 何为“一大二公”?当年中学政治复习大纲是这样讲的: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是一大二公。大是人多力量大;公是集体化。是的,在治山、治水、修路、架桥等大型建设中,人民公社的确发挥过巨大作用。在这些方面,人民公社的成绩岂止是显著的,简直是辉煌的。依笔者的故乡西安市户县为例,1958年的“万人治山”、修甘峪水库、1970年修0702战备公路、1972年改修河道、修主干路等,皆是“人海战术”。其中“万人治山”,人民日报报道过;而修主干路不但两次被人民日报报道,而且还上过头版头条,受到联合国的嘉奖。贯通全县平原地带东西、南北的17条大道,使户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园田化”县。曾有一位作家针对这些笔直的大道惊叹说“若建新首都,应首选户县”——其实,户县这块地方是有“王”气的,这儿本来就是周丰京的所在地。饮水思源,以上所举这些成绩的取得,皆仰仗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这个体制,起码规划好落实,劳动力易调配。 其实,与“一大二公”同时存在的是“一平二调”问题,没有后者,前者的优越性就显不出来。“一平”指的是平均分配;二调指的是无偿调派。“一平”的问题在公社化后期逐步得到解决,解决的办法一是按劳取酬,人七劳三; 二是实行成人制,按年龄段,小孩0岁—4岁折合0、4个成人;5岁—8岁折合0、8个成人;9岁—12岁折合0、9个成人;13岁以上算成人。而无偿调派的事一直未解决,故“一大二公”的“优越性”也就不时在体现着——说透了,是广大农民在做贡献耳。 希望分享并指导。 文章就是享受 在下拜读了,感谢! 啥也不说了,楼主就是给力! 谢谢浏览。{:7_396:}
页:
[1]